菜单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技术文章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

上海科博瑞生物-ELISA底物显色的原理

发表时间:2025-02-24
ELISA(酶联免疫吸附测定)的底物显色原理基于酶催化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,通过这一变化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定性或定量检测。以下是其核心原理的详细说明:

1. 基本流程
- 抗原-抗体结合:目标抗原被固定在固相载体(如微孔板)上,与特异性抗体结合。
- 酶标记抗体:通过直接或间接法(如二抗)引入酶标记的抗体(常用酶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HRP、碱性磷酸酶AP等)。
- 底物反应:加入无色底物,酶催化底物分解,生成有色产物。

2. 显色反应的关键步骤
(1) 酶的选择与对应底物
- HRP(辣根过氧化物酶):
  - 底物:TMB(3,3',5,5'-四甲基联苯胺)、OPD(邻苯二胺)、ABTS(2,2'-联氮双-3-乙基苯并噻唑啉-6-磺酸)。
  - 反应原理:在过氧化氢(H?O?)存在下,HRP催化底物氧化。
    - 例如,TMB被氧化后生成蓝色产物(最大吸收波长450 nm),加入硫酸终止反应后变为黄色(吸收波长450 nm)。
  - 特点:灵敏度高、反应快速,需酸性终止液。

- AP(碱性磷酸酶):
  - 底物:pNPP(对硝基苯磷酸酯)、BCIP/NBT(5-溴-4-氯-3-吲哚磷酸盐/氮蓝四唑)。
  - 反应原理:AP催化底物水解。
    - pNPP水解生成黄色的对硝基苯酚(吸收波长405 nm)。
    - BCIP/NBT生成蓝色/紫色沉淀(适用于肉眼观察或比色法)。
  - 特点:反应较温和,无需终止液,适合长时间孵育。


(2) 颜色变化的定量分析
- 显色产物的吸光度(OD值)与目标分子浓度呈正相关,通过酶标仪测量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,绘制标准曲线即可实现定量分析。


3. 其他类型底物
除了显色底物,ELISA还可使用以下底物系统:
- 荧光底物:酶催化底物生成荧光物质(如HRP催化Ampliflu Red),通过荧光酶标仪检测。
- 化学发光底物:酶催化底物产生光信号(如HRP催化鲁米诺),通过化学发光仪检测,灵敏度更高。


4. 关键影响因素
- 酶活性:温度、pH、抑制剂可能影响酶反应效率。
- 底物稳定性:需避光保存(如TMB见光易分解)。
- 反应时间:显色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背景信号升高。


5. 应用场景
- 显色底物(如TMB、pNPP)适用于常规ELISA检测。
- 化学发光/荧光底物适用于高灵敏度检测(如低丰度蛋白、细胞因子)。

通过这一原理,ELISA实现了对蛋白质、抗体、病毒等生物分子的高特异性检测,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、生物研究和药物开发领域。

联系方式
手机:19121359125
Q Q:
微信扫一扫